热度 10
港府奶粉限制吵得很凶。人,终究是一个个体,只看得到一个角,只能从一个小角度说起。我就说说自己的故事。
【案件回放】某次到台湾,被奶奶级同事嘱咐带二十(或者十,记不清楚)罐贝因美三段。为了这些需求,我们从台北问到台中,最后提前在台中预约到。你知道这些奶粉有多少?装了两大纸箱子,箱子之大一个男的都抬不动,最后飞机还用了全团五个人的限重。那次跑了台中三家铺,花了两天预约,那天买到时,确实几乎搬空那家小药店的奶粉,出门时我都觉得有点很不妥。
【直观的思考】
第一,为什么有人能对同事提出带几十罐奶粉的要求?
第二,扫货的不一定是炒家,光是同事就开口了至少十罐。
第三,当时就火了,以后自家有孩喝毛的洋货,我这样麻烦同事我可耻。
【个人态度】
在采购奶粉上,作为出差途中帮忙买奶粉的家伙,我觉得这样过分了。有些家有小孩的,就能够开口让你买二十罐,不顾托付的人累不累,不顾市场上的别人需不需要,只顾自己家的小孩。。。。我觉得不开心,若我家有小孩,若我这样,真心可耻!
【港府行为分析和建议】
港府措施上升到获刑。逻辑是过度采购影响港人民生,各朝各代各国都有囤货扰乱市场被处理的,说的过去且入乡是要随俗。但是奶粉事件略特殊,囤积居奇有时间限制有特定惩罚对象,奶粉不同。很多人也是自己来采购,也是正常交易,一家人的话一次十罐不奇怪。若是自购十罐获刑,全过程他还自己付得钱的正常交易,目的为他家小孩,在一个境内的国际贸易自由港,有点伤人心的。
对,你注意到了,我刚才没说炒家,若能准确抓炒家倒也指导性就对了,一旦误伤普通人,就很微妙。
港府必定是两难,最后下了下重手,但是希望执行中更注意甄别。
【经济学解释】
大家请记住某朋友的这样一句话。“無論是自己在香港買,還是通過水客買,到了一定總量就影響到本地消費,所以沒辦法。一個香港怎麼可能可以滿足龐大的內地奶粉市場”。这是真理。
这是事情的本源了。不特定对象的需求过大,供给方面要么价涨要么量缺,以至于在地当局要惩罚需求本身。虽然风牛马不相及,但某种程度,有点类似上海房屋限购问题了。总会误伤很多。希望大家都多些理解,供给和需求本身都是没错的,只是不平衡。至少于个人,记得古训“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,不是自家孩子才被叫做孩子的。。
【能做什么】
和平年代的上升时期,控制需求必定无法惠及民生。所以开源节流中,开源比较重要。解铃还须系铃人,骂骂咧咧没用的。
1. 分层次供给。
——中低端:严厉整顿,重塑国产奶粉行业品牌形象
——中高端:关税调整,加强检疫,适度增加进口;推出新品牌。
(这里有很多利好产业啊。。。。投资的可以注意了)
2. 生活方式引导。
——母乳喂养的孕前孕中哺乳期全程指导
——民众健康生活方式的重新确立
(这里个人可以介入很多了。。。。)
3. 舆论引导。
ps,再抱怨下,现在媒体就爱报道惊悚标题,我问老家朋友人家都是普通奶粉喂养,为什么就被媒体逼得似乎全国人民全部喝香港奶了?
sturm: 我们这里也因为中国游客买外国奶粉,所以全德国超市面限购,每人限购五罐,多了就不给.上个星期在中餐馆吃饭,碰到一个男的,在这里工作,买了五罐带回国给老婆孩子.我 ...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百合会 (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123号 )
GMT+8, 2024-11-24 11:04 , Processed in 0.075928 second(s), 20 queries , Gzip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